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

上流式厭氧污泥床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 (UASB)

技術規模 實廠測試/運轉

適用對象

  • 農、牧業
  • 食品及飼品製造業
  • 飲料製造業
  • 紡織業
  • 紙漿、紙及紙製品製造業
  • 化學材料及肥料製造業
  • 其他化學製品製造業
  •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

技術成熟度TRL 9商業化運行或量產

技術分類

  • 高效去除
  • 循環回收

污染物

  • 化學需氧量

4L+C

  • 循環經濟
  • 低碳排放/低耗能
  • 低使用空間

適用行業及污染物(濃度)

  • 廢(污)水種類
    • 畜牧廢水
    • 食品廢水
    • 醱酵廢水
    • 屠宰廢水
    • 石化廢水
    • 染整廢水
    • 光電廢水
    • 漿紙廢水
  • 適用污染物及濃度範圍
    • 化學需氧量(COD):1,000 ~ 50,000 mg/L
    • 懸浮固體物(SS):< 1,000 mg/L
    • 酸鹼值(pH):6.0 ~ 8.0
    • 總氨氮(TAN):< 4,000 mg/L
    • 硫化物(sulfides):< 200 mg/L

技術原理

上流式厭氧污泥床(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, UASB)主要為硬體與軟體結合,軟體部份透過厭氧微生物降解水中有機物,經(水解>酸化>乙酸化>甲烷化)聯合反應至最終氣相產物-沼氣,結合硬體之水流分配器(斷面水流平均分配)、生物反應區(微生物與廢水進行反應)、三項分離器組成(氣/液/固分離),達到綠能收集與淨化水質目的。

技術概述

技術內容/執行方式

廢水經UASB反應器底部水流分配器,向上流過厭氧微生物(絮狀或顆粒狀污泥組成)的污泥床(反應區),廢水與厭氧微生物在槽內發生還原反應,降解有機物(COD)的同時產生甲烷(CH4)、二氧化碳(CO2),產生的氣泡引起污泥床的擾動,達到氣體攪拌之質傳效果。並藉由頂部三相分離器進行沼氣收集作為綠能利用之來源,廢水部分則是藉由反應區內厭氧微生物對污染物的降解,與三相分離器對污泥的截流,而達到良好處理效果。

技術特點

  • 高體積效率,依產業類別會有不同,平均體積負荷>3 kg COD/m3/day,處理槽所需體積較小,節省投資成本。
  • 處理槽因效率高且占地面積小,故土地利用效率可達100 kg COD/m2/day,比傳統活性污泥法高約20倍。
  • 低污泥產量,污泥產率0.05 kg VSS/kg CODre。
  • 免供氧,低能源消耗。
  • 廢水有機物濃度適用範圍非常廣。
  • 對於水質和負荷變動的忍受力高。

優/缺點

優點
  • 針對高濃度有機物(COD:1,000~10,000 mg/L)去除效率高。
  • 不需額外提供氧氣進行反應,減少鼓風機用電造成碳排放。
  • 相較傳統活性污泥減少約6倍廢棄污泥量(0.3/0.05),減少清運費用與污泥處理碳排放。
  • 產生之沼氣為能量來源,可進行純化,作為後續發電或鍋爐等…設備使用。
缺點
  • 對水中毒性物質敏感,亦造成處理效率降低。
  • 系統啟動時間較長(3個月)。

符合 4L+C 資源循環、節能減碳

循環經濟、低碳排放/低耗能、低使用空間

低碳排放/低耗能

UASB比較傳統活性污泥處理法,不需曝氣進行反應,節省曝氣電費與用電碳排。

低使用空間

比較傳統活性污泥法1 kgCOD/m3/d體積負荷,UASB平均負荷>3kg COD/m3/d,相較之下槽體可節省約3倍。

循環經濟

厭氧產出之沼氣進行純化後發電,可回用於廠內用電,降低外購電力需求。

技術限制與負面影響

技術限制

  • 不適用於超高濃度廢水(> 100,000 mg/L)。
  • 不適用處理低濃度廢水(< 100 mg /L)。
  • 不適用處理無機廢水。
  • 處理液態廢水為主,若廢水固體物濃度高(> 1,000 mg/L),前端需設前處理單元。
  • 廢水pH值 <6 或 >8 需適當調整至中性。

負面影響

UASB處理技術,以往都是針對廢水處理進行考量(符合放流水、減少後端好氧系統曝氣用電),在產出之沼氣往往忽略其可利用性,大多直接排放或燃燒方式進行消耗,造成碳排放增加情況。

目前發電機與鍋爐系統,皆有支援燃氣使用,可將沼氣導入產生之綠電與熱水回製程使用。

技術流程

上流式厭氧污泥床(UASB)技術包含四大部分,(1)進流水分配裝置;(2)污泥床;(3)污泥毯與(4)氣固液分離裝置。適用於食品、石化、化工、造紙、發酵、塑膠、光電產業等工業。
上流式厭氧污泥床(UASB)技術包含四大部分,(1)進流水分配裝置;(2)污泥床;(3)污泥毯與(4)氣固液分離裝置。適用於食品、石化、化工、造紙、發酵、塑膠、光電產業等工業。

資料來源 自行研發、技術官網

參考文獻

洪仁陽等人(2005)。高硫酸廢水之厭氧及微氧生物處理系統結合之研究。Environmental Technology,(9),頁993-1001。

游惠宋等人(2007)。厭氧薄膜系統於廢水處理之應用。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,(4),頁572-577。

張冠甫等人(2008)。IPA廢水處理技術介紹。永續產業發展期刊,(37),頁54-61。

陳幸德等人(2015)。廢水變能源-技術發展與應用。工業材料雜誌,(338),頁83-89。

陳幸德等人(2020)。畜牧業廢水處理程序之問題解析與改善建議。機電現場技術雜誌,(102),頁24-32。

實廠案例

  • 近期更新